close

「太陽下山的時候,回頭看

  作者:李家同教授

 

    前些日子,我去了敘利亞南部,因為那裡有一個小村落,村落裡仍然講阿拉美語,這是耶穌在世時所用的語言,我相信這裡一定可以找到一些與耶穌有關的事蹟。果真,我在一座小教堂裡發現他們的彌撒用阿拉美語。我雖然不懂阿拉美語,但我知道彌撒是怎麼一回事,所以我可以知道現在在念什麼經文。

    當神父念《天主經》的時候,我幾乎感動得流下淚來,因為我知道耶穌當年就是這樣念的。

    我望彌撒的教堂非常小,石頭砌起來的,在一個偏遠的山谷裡,四周只有幾戶人家,但是他們自稱這是歷史上最古的基督教堂。這座教堂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,叫作「小燈教堂」。為什麼叫作小燈教堂呢?神父說不出來,但是二千年來,這座教堂晚上必定點一盞燈,現在是用電燈了,過去用的是油燈,可以想見這座教堂必須有人過幾小時就要去加油,因為燈是要亮一整夜的。為什麼要整夜點一盞小燈,神父又不知道,他說這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傳統。

    我在教堂裡四處張望,發現了一幅壁畫,這幅壁畫中,耶穌背著十字架往前走,有一個小男孩淚流滿面地拉著耶穌的衣服,他們好像在對話。畫下面有兩行字,我當然看不懂這些字的意義。神父替我翻譯,原來這兩行字是小男孩和耶穌的對話。

    小男孩說:「耶穌不要走,你走了以後,誰會照顧我們窮小孩子?」

    耶穌說:「太陽下山的時候,回頭看!」

    小男孩的問句,我可以明瞭,但耶穌的回答卻使我困惑不已。我當時的感覺是耶穌答非所問。我問神父,這是什麼意思?他也不懂,但是他相信這一定是有意義的,所以這幅壁畫就永遠地被保存了下來。過幾年,他們總要修補一下。

    我走出教堂,仍然想著這句話的意義。想來想去,想不通。天色已經昏暗,太陽快下山了。

    教堂建在一座小山上,山的一邊面對著海,一邊是一個很美,但很荒涼的山谷。我有了一個衝動,要到山頂上去看日落,因為山不高,我一下子就走到了。也看到了太陽在海平面上慢慢消失的景象,當時我忽然有點害怕,因為我發現我是在一個非常荒涼的地方,天黑了,我會不會完全迷路呢?我想起了耶穌的話,「太陽下山的時候,回頭看。」

    我回過頭去,發現山谷中雖然沒有很多人家,但是家家戶戶都點起了燈,那所小燈教堂的燈也亮了。我不害怕了。雖然太陽已經下山,但有這些人點燈,我就安全了。

    太陽將光和熱帶給了世界,但是太陽下山以後,仍然有一些小燈,用它們微弱的力量,帶給世界光和熱。我終於懂了,耶穌在安慰這個窮小孩子,他可以放心,世界上一定會有一些善良的人,繼續做耶穌在世時所做的事:使這個世界有一些光明,有一些熱。

    那位壁畫中的小男孩一定也有同樣的頓悟的,雖然他是一個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人,但他一定做了一個好人,盡量地幫助周遭的人。他也一定四處勸告朋友,大家都要像一盞燈,無論燈光如何微弱,很多人都會靠這一盞小燈生活的。也許這一座小燈教堂就是他造的。

    我離開了敘利亞,我不會忘記小燈教堂的。我們都應該扮演小燈的角色,至少要使我們周遭的人不再害怕黑暗,不再感到寒冷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《無聲的尊重(深度好文)》

 

無聲的背後,飽含著溫暖與尊重,來自我一位朋友在德國的切身感受⋯⋯

 

一個冬日的傍晚,

我如往常一樣加入候車隊伍,

等待回家的公車。

候車五六人,有序而安靜。

此時,一人牽著一狗,

從遠處走來。

暮色下,

那身影被路邊的燈光鑲上一層金邊,尤為醒目。

 

漸行漸近,

只見年輕男子高大魁梧,

腰板挺直。緊貼著他的德國導盲犬配有專業的拉杆——

這是導盲犬的標準裝備。

哦,是一位盲人。

男子徐徐走向車站,

在候車隊伍的不遠處停了下來。

 

沒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,

我也正猶豫著是否上前領他過來。卻不知候車隊伍中為首的中年男子,

瞬間收起手中正在閱讀的書籍,

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後,

其他候車人也陸續緊隨其後,

沒有一絲騷動。

我身旁一個火紅短髮的朋克女孩,瞥了一眼導盲犬,

想必是怕煙味影響到它的嗅覺,

稍作遲疑便掐滅了剛剛點燃的煙,跟了過去。

 

一個新的候車隊伍,在一人一狗的身後排開。陌生的人們在無聲之中達成的默契,令我驚異。

 

沉默依舊,直到公車的到來。

“您稍等一下,我這就……”

司機剛要離開駕駛座準備攙扶盲人男子上車,被他禮貌地回絕了:

“謝謝,不用。”盲人男子執意在導盲犬的引領下,

自行上車。正值下班高峰,車上已滿是乘客。

然而,自那名男子上車後,

人們迅速向後部集中,在原本狹促的車廂裡為他騰出了一小塊空間。

緊挨著司機身後,

坐著一位六七歲的小男孩,

站在旁邊的媽媽猛地拉起小男孩,讓出了座位。

雖然媽媽舉動突然,但乖巧的小男孩沒有流露一絲不悅。

導盲犬抬頭看了一眼,

便將主人引領到空座上,

然後靜靜地趴在一旁。這些過程,盲人男子全然不知。

 

“您好,您要去哪裡?”

“您好!我要去莫爾大街。”

“好的,陛下!

”司機詼諧的回答惹得車內一陣歡笑。汽車載著歡樂的人們繼續前行……

車上,人們都在默默地打量著憨態可掬的導盲犬:即使在急轉彎的時候,也搖頭晃腦地努力保持直視前方的姿態,神情專注。與平日裡對待寵物狗的情形不同,沒有人試圖靠近去撫摸它,或是用手機拍照。我旁邊那位原先讓座的小男孩,

慢慢舉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麵包,

想上前去喂它,

被媽媽及時制止並悄聲耳語:

“它在工作,有自己的職責,不要打擾它。”聽到“工作”一詞,小朋友立刻縮手退了回來。

 

小城不大,男子很快到站了,

與司機簡短道別後,

與導盲犬下了車。

公車內沉默依舊。

而此時的我,

在沉默中體會到了無聲的關愛、

深沉的尊重。

窗外,寒風習習。心裡,暖意融融……

 

特別喜歡這個故事,

並不僅僅在於人們會因為那位盲人的到來而自覺的在他身後排隊,

也不僅僅是因為在車上有個小男孩給他讓位,也不僅僅在於大家寧可擠一點而給導盲犬和男人留出空地。

我在意的是,

所有這些舉動背後,

無聲的尊重。

 

所謂愛,並不是要驚天動地大聲喧嘩,告訴被愛者說,“我們在尊重你,我們在關愛你”。有時,愛也許就是這麼簡單平常,但是你能感受得到。

 

一個國家的進步不是只看經濟的成長多少,而是社會文化的養成,才是進步與否的差異⋯⋯⋯⋯

 

 

文章內容取自網路分享 謝謝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鎂鎂家電維修 的頭像
    鎂鎂家電維修

    家電修理 冷氣修理 冰箱修理 洗衣機修理 液晶電視修理 所有家電維修 維修冷氣 維修服務網: 0905 197 549 LINE ID: 0905197549

    鎂鎂家電維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